编者按:科技之火燃盛夏,求学热忱胜骄阳。7月中旬,怀揣着对科技创新的憧憬和对上海文化的向往,上外三亚附中“少年科学院”的66名新高一学子在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带领下来到上海,开启了为期7天的科技文化研学之旅。
开营篇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7月15日晚,夏令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会议中心隆重开营。上外三亚附中党总支书记方正明出席开营式并致辞。
方书记指出,此次研学的目的在于感受、体验、了解上海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走进上海外国语大学(以下简称上外大)与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上外附中),开拓视野,提升认知,为自己的人生规划赋能。
新高一年级组长倪海山老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他对学生们提出了几点期望:一是要保持求知欲和好奇心,保持做好每一件事的原动力;二是不要因繁华忘记初心,对接下来的选择要有更多的思考;三是勇敢地表达自己,在实践中做到有智慧、有见解,能承担大任,能传递心声,成为一名领导者;四是要加强安全意识,在遵守原则的前提下有所收获,不断塑造自我。
学生代表张子怡同学对未来几天的研学生活进行了展望。她希望同学们能够在知识与文化的交融中,新旧上海的碰撞中,与同学们的相处时光中进一步提升独立生活的能力,增长见识,助益今后的人生。
黄旭副校长代表学校向学生们殷切的嘱托,希望学生们在用心体验的过程中展现良好精神面貌、展示自己的收获启发,开启美好人生。
夏令营总负责人蔡志杰老师采用妙趣横生的抢答方式对夏令营中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再次进行了叮嘱。
伴随着顾曙婷老师别出心裁的介绍,6支各具特色的夏令营小分队闪亮登场,展示团队风采。
李诗侠老师带领全体夏令营学子进行了轻松欢乐的破冰游戏。
七月的上海骄阳似火,会议室里洋溢着学生们饱满的热情,彰显着勃勃生机。希望上外三亚附中学子们能以此次夏令营作为梦想的起点,蓬勃进取,奋勇前行。本次夏令营崭新的研学篇章从这里展开!
研学篇
合抱之木生毫末,千里之行始足下
在上外附中,学生们进行了为期2天的科创实践和人工智能探索之旅。从基础理论到实践探索,从课题孵化到项目落成,夏令营学子们在协同合作中获得了启发与成长。上外三亚附中少年科学院院长裴明博士全程陪同与指导,助力孩子们的科技探索之旅。
在智能高铁课堂上,学子们学习了编程与建模,成功让高铁模型在铁轨上顺利行进。
在科创实践课堂上,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与制作出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台卡丁车!从零配件拼装、调速编程、试驾、车身装饰到比赛竞技,开着自己和伙伴们亲手制作的卡丁车驰骋在赛场上,夏令营学子们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自豪感!
体验篇
体验而扩充,天理自灿如
结束干货满满的科技课程,夏令营学子们开启了为期3天的上海文化探索发现之旅。怀揣着前两日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学生们来到了第一站——上海汽车博物馆,了解了世界和中国汽车的发展历史以及近现代汽车工业在全球范围内产生的巨大影响。
第二站,学子们来到了上海大众汽车工厂,面对面感受现代汽车工业的科技力量。以智能化机械为主导的汽车装配流水线生产作业令学生们叹为观止。大家深刻认识到科技对当代社会发展、国家繁荣的重要作用!
第三站—夜晚的上海。流连于繁华的南京东路的街市上,驻足于外滩的霓虹中,学子们在感叹之余也在进一步思考个人发展、城市繁荣、国家昌盛的深层联系。
第四站,学子们来到了“上海之根”——广富林文化遗址。夏日炎炎,晴空万里,半隐在水下的广富林博物馆犹抱琵琶半遮面;学子们在讲解员的引领下,慢慢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详细探寻着上海人民从古至今生产生活的历史脉络。
第五站,学子们来到了素有“小联合国”之称的上外大松江校区。漫步在这座“世界语言文化博物馆”,品味着风格各异的各学院建筑样式,学子们也进一步体会到了“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深层意蕴。
站在上海的地标式建筑东方明珠塔263米高的观光台上,都市的繁华尽收眼底。学子们一面克服着恐高,一面寻找着家乡的方向。在259米的全透明悬空观光廊上向下俯视,城市规划的匠心独运铺就在眼前,令大家惊叹不已。夜晚站在浦江邮轮的甲板上,上海近现代的发展历程如一幅恢弘的画卷沉默而热烈地向学生们无声诉说。新旧上海的时代更迭在这一刻交织着印刻进每个人的心中!
最后一站,学生们来到了期待已久的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在自建小组的群策群力下,学生们发挥各自所长,都在有限的时间内体验到了丰富的项目,在感受异域文化的同时,也尽享游乐的趣味!
感悟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成,行有所见。夏令营期间,学生们将每天的收获和感想都一一记录了下来。
结束语: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此次夏令营,上外三亚附中少年科学院学子们领略了都市的繁华,体验了科技的奥妙,了解了上海的历史沿革,收获了青春的情谊,同时,他们也播撒下了梦想的种子!相信学生们将会以此次的研学为起点,在即将开启的高中学习生活阶段绽放光芒,迈向属于自己的人生新征程!
撰稿:李慧敏
摄影:苏靖雯 等夏令营教师及学生
编辑:杨帆
编审:苏靖雯
审校:黄旭